发布时间:2020-11-17 浏览量:2606
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充分发挥和运用体力与技术优势,完成某一具体技术动作乃至整个活动和比赛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为了有效地发挥每个运动员的体力和技术特长,必须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分为专项技术心理训练和竞赛心理训练。
一、专项技术心理训练
专项技术心理训练是指针对某项特定的技术项目进行的心理训练。
户外运动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由于与习惯生活的巨大反差和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心理,运动员在进行户外运动危险性项目时,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如进行攀高、竞速、探险项目时产生的恐高、恐速、恐黑等心理,导致动作僵化、变形,从而影响动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严重的会导致危险的发生。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专项技术心理训练,可以有效地消除运动员的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保证动作的熟练和准确以及运动员的人身安全。
专项技术心理训练的方法有:
1.充分熟悉和了解保护技术措施
运动员对户外运动危险项目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心理,主要出于其对保护措施的怀疑。向运动员详细地讲解保护措施的安全指标、操作规范,并让运动员彼此互相保护,充分地熟悉、了解和体会保护体系的安全性,建立对保护体系的坚强信心,则可有效地消除运动员的紧张、恐惧心理。
2. 充分熟悉和适应产生紧张、恐惧的场景
紧张、恐惧心理的产生与项目场景和习惯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有很大关系。人们对于司空见惯的事物,往往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即所谓“见多不怪”。让运动员经常在可能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的场景中进行训练,使运动员对于平常认为“危险”的场景产生适应,就可以有效地减少紧张、恐惧心理。
3. 应急能力训练
对子出现的或者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训练运动员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危险的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进行这项训练,一是要求教练员能够及时总结户外运动中易出现的紧急情况,并给运动员列出应急措施,对其加以训练;二是要求教练员能够巧妙地将这些紧急情况合理地安排在训练课程中,由运动员自己进行应急操作。
二、竞赛心理训练
竞赛心理训练是指为了在竞赛过程中,完成全部竞赛和争取好的成绩而进行的心理训练,其方法有:
1.毅力的培养
相对短跑等短过程项目的兴奋、紧张来说,山地户外运动竞赛持续时间较长,运动员具备坚强的毅力是非常重要的。山地户外运动竞赛又是一种多项目组合的竞赛,疲劳、心理压力,以及某些伤病都不可避免,因此,运动员的比赛毅力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平时大强度、长距离的训练,以及挫折训练、“魔鬼训练”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毅力。所谓“魔鬼训练”,是在一个合适的场合,教练员利用法律、规则允许的手段,对运动员进行精神和肉体折磨,逼迫其中途放弃的一种训练方式。其目的在于挖掘运动员的最大潜能,促使其创造更好成绩。
2.好胜心的培养
争取领先,取得好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目的。除体能和技术外,好胜心是运动员夺取好成绩的心理基础,在好胜心的驱使下,运动员在比赛中就有可能超水平地发挥其潜在的能力。好胜心的培养,可以通过比赛来完成。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如户外运动赛、歌唱赛、各种训练课比赛等,建立相应的激励和处罚机制,并以激励手段为主,在建立自信心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运动员的好胜心。好胜心的培养,与尊重运动员的个性有关。应该注意保护和培养运动员“不服输”的个性,改变懦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