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3 浏览量:2724
开展野外生存活动的意义
很多动物都有逃生及生存的本领,一只螃蟹,或者是一只昆虫可以在遇到危险时,可“丢卒保车”,通过丢弃一两只步行足的方法来逃生,却不会死亡。而且过了一段时间它们还可以再生丢弃的肢体。
海里的鱼每天大量的吞下海水,却没有将它们自己变成“咸鱼”,因为它们可以极大限度地降低它们新陈代谢的速度。
海参在危急时,可以抛出自己的内脏去麻痹敌方,自己却借机逃跑,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它又可以自己长出新的内脏。
事实上,所以的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这就是它们能在自然界里繁衍生息,并保存到现在的原因。
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生存本能几乎是所有动物中最差的。高度发达的大脑使人类在漫长的进化道路上失去了许多也许是很有用的器官和技能,如消化纤维的盲肠;抖动皮肤驱赶蚊蝇的皮肤肌;识别领地和区分敌友的敏锐嗅觉等。
逐渐地,人类向不使用现代工具就没办法生存的方向进化了。这固然是人类的文明,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人类的悲哀。也许正是因为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野外生存”这个专有词汇才在今天被不断提高了使用效率。
人类本身也是动物,而动物本来就应该能够在野外生存的。
1. 人类生存能力的发掘和发挥离不开野外生存活动
一方面,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劳动不断被现代机械所替代,许多以前十分复杂、繁重地工作或体力劳动,现在只需要按一下按钮。而这个进步的另一个“副产品”就是:人们身体素质和生存能力的日趋下降。科学的的进步是无可非议的,但离开了现代技术就几乎无法生存以及一个个的大胖子的出现值得思考。
另一方面,人类对其榨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无节制的开发和日积月累的破坏,使得自然灾害层出不穷,严重地威胁着地球和人类本身。像地震、火山爆发、森林大火、洪水、泥石流、暴风雪等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而在这些自然灾害面前,人类越来越多的依赖专业人员,那种全民抗灾的场面已经逐渐成为过去。另外,近年来人为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出现,而在一次次的“突发事件”面前,许多人已经束手无策。
因此,野外生存活动作为一种发挥和发掘人类生存能力的手段,能增加人们的体质,历炼现代人的潜能,在当前这种形式下,应该重视起来。
许多国家的特种部队都必须接受野外生存训练,他们要学会如何在野外靠太阳、恒星、森林植物等来辨别方向;如何找到食物和水;怎样在野外建立临时庇护所;骨折、皮裂、烧伤、冷冻等不良事件发生时,他们还要进行救护和自救;通讯设备失灵时怎样与外界取得联系;甚至还要学习与毒蛇、猛兽进行搏斗的本领。
2.野外生存活动的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的成长
城市生活越来越舒适方便,年轻一代(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在这样优裕的生活条件下,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和独立生活的经历,这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品质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容易养成怯懦、依赖、无创造性等不良个性。在野外生存活动中,只有大自然的存在,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条件,一切都靠自己去努力。在野外生存活动中,可能遇到现代化城市生活所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时需要忍饥挨饿,有时会遇到风、雨、雷、电的袭击,青少年在野外生活中,可以更加真实的了解自己,看到他人和集体的力量,这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责任感,创造精神,独立生活的能力,体验生活的艰辛,认识劳动的价值,培养尊重他人劳动的品格。
野外生存活动有助于扩大青少年的知识面,特别是理解自然、热爱自然。同时,通过向高山挑战、游渡江河湖海,迎风斗雨等活动,学会运用自身的机能和力量,增强战胜自然、控制自然的自信心。这也是学校生活所难以体验到的。另外,青少年们在游览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的活动中,还可以了解祖国的历史、地理、祖先的业绩。今日的成绩和往日的屈辱,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3. 城市生活与野外生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的人厌倦了钢筋水泥的囚禁,都市喧器和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使人们逐渐产生了回归自然的情结。最好的调节手段就是离开工作,到郊外去,去亲近大自然,这样不但可以放松身心,还能够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最重要的是它使人抛开了城市的喧器,给人一个缓解压力、白我升华、重新找回自我和认识自我的机会。很可能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消费观等都会随着野外生活的实践而改变。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城市中时,将会过的更充实,更积极,更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野外生存活动能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尤其是对生活节奏快,缺少锻炼的城市人。在野外生存活动中,通过负重行走、爬山涉水,能够发展身体,增强体质,锻炼意志;野外生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以丰富人们的感情,为未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积累必要的经验,并且在集体活动中可以培养交往、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大自然的风物、文化和自然界的各种生态,能培养人们理解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总之,在野外生存活动中,人们可以体验到城市生活中体验不到的东西。
另外,野外生存活动还可以培养或者发掘一个人的领导才能。因为在野外极端环境里,大家有时候要做出一个要么东(前进),要么西(后退)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又经常是决定团队命运的时刻,甚至选择的本身就意味着生或者死。在这时,队员们往往是七嘴八舌,这便是最能够体现领导者的才能和素质的时刻。
4.野外生存活动的开展带动了相关及本身产业的发展
野外生存活动为生活在现代复杂的组织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缓解压力、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良好机会。这种体育活动不断地与创造和追求利润的经济活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它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服装、建筑、通讯、医药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产生了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装备是野外生存活动的关键,包括野外宿营用品、着装、专用包、仪器等等。这些专业用品由不同的制造商生产。宿营用品中帐篷和睡袋是必不可少的。帐篷可以是野外一个临时的“家”,睡袋则是防寒的被子。一般帐篷由金属、布料等原材料组成,有各种款式、用途满足不同野营的需要。目前,一个简单的帐篷能卖到上千元甚至更多。在野外生存活动广泛开展的今天,许多商人很看好野外生存用品的发展前途,目前已经有了NIKKO、COLUMNBIA、始祖鸟、THE NORTH-FACE、OZARK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帐篷品牌。另外,背包、山地鞋等,由于材料的特殊性以及设计的专业性等,一般也都能卖到很好的价钱。由美国生产的Columbia山地鞋一双能卖到上千元。除了野外生存的专业人员需要外,目前有许多的喜欢时尚的人们也很喜爱,陆续有了消费,所以野外生存用品的开发是很有商业价值的。
另外,我国地大物博,自然环境很适合开展各种各样的野外生存活动,野外生存活动在我国的广泛开展促进了它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例如,1960年中国首次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后,全国掀起了一股登山热潮,但登山运动也只是各部门兴办的公益事业,谈不上什么产业经营。后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野外生存活动获得了有利的外部发展条件,同时受国外野外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我国的野外生存活动产业出现了日渐强劲的发展势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珠穆朗玛峰等8座山峰首次对外开放,接待外国登山队。自1981年至1985年,共接待来自20多个国家的374个团队,共4103人,创外汇164.12万元。进入90年代,登山运动更趋红火,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登山运动的参与和收益呈逐年上升之势。从1997年至2000年上半年,西藏登山管理处共接待来自30多个国家的294个团队,共5336人,创外汇5737.38万元,上缴利税143.05万元。仅西藏地区接待的国外登山团队收入就相当可观,再加上中国登协和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登协接待的登山团队,每年单登山一项就为国家创得大量外汇。